阅读历史 |

第五三九章 柔然退兵,高肇归京(2 / 2)

加入书签

因为就算李承志说出高肇的底气在哪里,也无人会信。

无它,只是因为高英,元英皆不信李承志天人神授、未卜先知的传言,高肇却深信不疑。

说不定李承志还在泾州,还未入京之时,高肇就已然动了心思。

不过是借了个契机,开始实施了而已。

所以现在这一切,全是高肇搞的鬼。李承志只不过是顺水推舟,装傻卖惨而已。

如今就看谁更能沉得住气……

“也能是是我多疑了!”

李承志温和的笑着,“待司空回京,我必登门谢罪!”

“真的?”

“真的!”

高文君高兴的眼睛弯成了月牙……

……

关城榆叶早疏黄,日暮云沙古战场。

已近九月,北镇的气候渐渐恶劣,十日中,足有六七日都是黄风大作,沙尘漫天。

但奇怪的是,柔然的攻势愈见频烦,几乎三日一战,一日一挠。

事出反常必有因,高肇甚至怀疑,这是柔然的金蝉脱壳之计:以小部袭挠断后,大部早已撤军。

“前营斥候这两日可有异报?”

崔延伯征伐半生,若论擅战,比高肇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一听便知他是何意:“蠕贼甲轻马快,且骑术精良,是以我游骑无法探近营前,至多也就于十里左右瞭望一二。若想一探虚实,只有大军压上……”

元怿经北镇这一遭,长进极快,已然不似之前那点于兵事一窍不通。稍一思索,便皱起了眉头:“但你若压上,他便后撤,如此步步为营,诱敌深入,难保不会中计!”

他能想到,高肇焉能想不到?

不过不甘心柔然就此退去。

凭心而论,今夏这一战,无论是元魏还是柔然,都不算上赢家。

柔然劳命伤财,征兵召马、驱羊赶牛远行数千里,并未占到半丝便宜,反而折损精锐两万余。

反观元魏,死伤更多。镇兵、中军皆先不论,因元渊大意疏忽,中了柔然的声东之西之计,让精骑突进狼山,直袭怀朔、武川两镇。一顿烧杀抢掠,只是死伤的镇民就达六七万,损失牛羊无数。

更何况,整整一年偌大的北镇颗粒无收,更要供养近二十万大军人吃马嚼。光是损耗的粮食,就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元怿已然开始头疼,便是柔然退兵,之后已被他搜刮一空的六镇之民,又该如何捱过这一个寒冬?

问朝廷求粮的奏呈上了都快上百封了,却皆如石沉大海,不见回音。元怿想不通,太后与朝中诸公难道全是瞎子不成?

元怿气恼不已,更是心急如焚,高肇却在犹豫不决。

他极为赞同李承志常说的一句话:便是肉烂了,至少还在锅里。

是以便是造反,也要逐了柔然这个心腹大祸,撵的最越越好。

不然一个不慎,就是为他人做嫁衣。

所以此时他举棋难定,要不要如崔延伯所言,举兵压上?

一探虚实只是其次,而是要帮蠕帅下定决心,尽早退兵。

柔然耗不起,朝廷更不耗不起。

而高肇是不想深陷泥潭,更想以退为尽。

你李承志能“看庭前花开花落,望天上云卷云舒”,我高肇为何不能?

看谁先会坐不住……

正暗中思忖,突听呼喝之声。高肇凝目一瞅,见数骑自西奔来,高举令旗,并喝令沿途兵卒让路。

稍倾,来骑奔到十丈外,被近卫拦下,而后稍予盘问,便带至望楼之前。

“大帅,斥候急报,称约半个时辰之前,西风渐停,但敌营依旧沙尘大作,而敌之斥候却逾见稀少。心知有异,斥候凑近窥探,才知敌营已然成空。不过是数百匹驽马被尾部附近钢针,吃痛之下狂奔不至……”

元怿喜上眉梢,放声大笑:“哈哈,柔然退兵了?”

“应是如此,元都督已令斥候尽出,往西急探,想必稍后便一知虚实……”

高肇眉头一皱:“传令元渊,让他莫要大意,更莫要擅自追击,以免中了蠕贼的调虎离山之计!”

上一次便是这般,柔然稍施计谋,元渊便一头扎了进去。若非他轻敌,何至于让怀朔和武川的两万户镇民葬身火海?

高肇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李承志。

二人都是一时才俊,若不比较,自是看不出高下,但经此一役,便以判若云泥。

可惜李承志油盐不进……

暗暗一叹,高肇又朗声下令道:“望诸位也莫要懈怠,各司其责……”

“诺!”

齐齐的应了一声,众将便相继散去。

高肇凝望了一阵,意兴阑珊的挥了挥手:“回营吧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