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54章 听政(三)(2 / 2)

加入书签

宋应星,字长庚,江西奉新县人。他和兄长宋应升皆为明朝官员,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南明弘光帝,可是弘光朝廷的腐败,让兄弟俩灰心不已。隆武二年,宋应升服毒殉国,宋应星隐居。历史上他甘受贫困,却死都不肯做清朝的官。

为了请这位大神出山,朱亨嘉可是费了不少心思。

正五品的钦天监正,官职不算高,地位却极尊崇。承担着“洞察天机“的特殊任务。

太祖规定:本监官不得改迁他官,子孙世业,非特旨不得升调、致仕。如有缺员,由本监逐级递补。因此,钦天监的一溜官员,从监正到监副、五官正、灵台郎、保章正、挈壶正、监侯、司历、漏刻博士,皆是父传子、子传孙,子子孙孙无穷尽也。

把宋应星这样一个并非钦天监内部子弟出身的官员,擢为钦天监正,违制了。

无所谓,违制的事,监国靖王干得多了,也没见有人敢把他怎么样。国计在他手中,大地在他脚下,谁敢多说话!

不过,虽然违制,任命宋应星做钦天监正,绝对是个英明的决策。宋应星执掌钦天监后,以渊博的学识,征服了天文科、漏刻科、回回科、历科各科官员的心。先后著写、翻译了多部农业、手工业的科学书籍;修订了农历;发明了一种“代耕”新式农具;推广了高效的农业肥料“榨油枯饼”制作法、“张五典种棉法”;仿制了灌溉水车“龙尾车”等等。

不过,今天朱亨嘉想问的并不是钦天监搞出了多少发明创造,而是这些发明,有多少已经广泛生产,转化为大明的国力。他给了钦天监一项大权,大明钱庄每年一百万两银子的农艺、工艺“揭债”(贷款)的审批权。

“宋卿、赵卿,每年一百万两的农、工艺揭债,贷得怎么样?收不回来的死贷多不多?”

宋应星一笑:“臣只管批贷,能不能收回来,是赵大人的事。这两年,每年都向有着先进农技、工技的农户、匠户、商户发放一百万两银子的揭债,全部贷完。其中,生产水车、犁、木耙等先进农具的衡阳李氏、制造搅车等高效棉纺工具的长沙徐氏、生产新型织机的广州黄氏、采用吹釉法给瓷器施釉的景德镇王氏、生产新型竹纸的赣州槽户刘氏、采用彩色套印和拱花印刷工艺的岳阳李氏、采用苏钢冶炼法炼钢的赣中周氏,每户都贷出五万两以上白银。此外,还货给各行各业,拥有先进技艺的农、工、商户大量钱银”。

“善!就是不知这些款子发放后效果如何,揭债有没有偿还”。

户部钱庄司郎中赵宝源谄媚地说道:“禀监国,在您的圣心垂顾下,再加上宋监正的好眼光,这些客户,皆是大明钱庄的优质客户。他们的揭债基本上还得差不多了,有的又借了新债,扩大生产规模”。

“好,这样便好!钱庄嘛,就应该取之于民、用之于民。对了,赵卿,现在大明钱庄经营情况如何?”

赵宝源笑呵呵地道:“禀监国,现在大明钱庄每年贷出白银三百万两,因为臣要求揭债需有抵押,除了些许死贷,大多都能回收。年盈利百之七、八”。

“赵郎中辛苦了。记住,大明钱庄兴办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银子,而是为了便民利民、货通天下”。

“臣记住了”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