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5章 听政(四)(1 / 2)
听完宋应星的介绍,朱亨嘉对大明的农业、手工业情况,基本有底了。
此时的大明朝并不比西方国家落后。无论是采矿、冶炼、造船、建筑等重工业,还是丝绸、棉布、瓷器等轻工业,在当时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。后世有学者测算过,万历年间,大明的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。
见朱亨嘉老不问自己,次辅、礼部尚书孙金鼎急了,上前奏道:“监国,臣和俆祭酒、张学士议了一下,想请监国批准,编纂一部《贰臣传》,把那些甘心事虏降清的贰臣们都收录进去,以净化人心”。
朱亨嘉扫了一眼孙金鼎、国子监祭酒徐孚远、翰林院学士张佐宸,笑了,“卿等嫉恶如仇之心,孤感同深受。但是如果现在就编《贰臣传》,孤怕那些汉奸们没了退路,愈发死心塌地地为鞑虏效力,不利于大军北伐。孤看,这《贰臣传》还是等北伐中原、恢复两京后再编。汉奸们犯的罪,孤一笔一笔地记在心里,等打下北京后再找他们算”。
诸臣一听,不由得心里一凛,这些人不是重臣,就是朱亨嘉的心腹,对监国靖王喜欢秋后算帐的习惯,自然清楚。听说监国还有一个小册子,凡是在上面被签名、画了红圈的,都被收拾得很惨。
别人怕朱亨嘉算小帐,太傅丁魁楚不怕。只要能忽悠,到哪都顺溜。听说那本记小帐的小册子,老夫排第一个,不照样活得好好的?
大奸似忠,太傅丁魁楚老大人正义凛然地出列禀道:“监国,臣以为《贰臣传》可以不修,但是《明史》必须得修。甲申以来,山河破碎、两京沦丧,吾泱泱大明,何以至此境地?实有修史为后世鉴的必要”。
修《明史》?
中国的历史主要是帝王史,一般都是通过皇帝的起居注来编撰。二十四史的传统是:后面的朝代修前面一个朝代的历史,自己修自己朝代的史,即便修了,也不会被后面的朝代承认。
这么简单的常识,丁魁楚不知道?本朝修本朝的史,搞什么东东?
朱亨嘉仔细一琢磨,明白了。这老东西奸着呢,提议修《明史》,起码有两个目的:一是借机拍自己马屁,他来修本朝的史,不消说,一定会把自己写得英明神武无比;二是他年纪大了,官和钱都有了,就缺个好名声,想青史留名。
对丁魁楚,朱享嘉很矛盾,一方面他对老太傅两面三刀,收了银子还捅刀子的旧帐,一直耿耿于怀;另一方面,这老太傅归顺后,替自己招降粤西、忽悠隆武帝、招降贵州,功劳着实不小。
唉!丁老头也老了,他想修史,便让他修吧。
朱亨嘉想了想,道:“丁太傅、徐卿、张卿,孤便将修《明史》的事交给诸卿,卿等在翰林院、国子监,挑选得力人员修史。切记一点,不要光捡好的说,历代先帝,包括孤本人,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,也可以写出来,供后人鉴嘛”。
“臣等谨遵圣谕”。
一听他们说谨遵圣谕,朱亨嘉心里发怵,这几位不会真把自己的缺点写到史书里去了吧?这可不行,历代帝王是流芳百代,还是遗臭万年,可全靠史家们写呢。
朱亨嘉盯着翰林院学士张佐宸,使劲地看了几眼。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,晚唐以后,翰林学士专门负责起草机密诏制,有“天子私人”之称。担任这个职务的,无一不是帝王心腹,张佐宸也不例外。
“张卿,翰林院编修王夫之现在主要负责什么?”
“禀监国,王编修主要负责诰敕起草、史书纂修、经筵侍讲”。
↑返回顶部↑